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
2月16日,流浪了快半个世纪的杨水兵总算找到家了。
1978年的一天,年仅8岁的杨水兵命运突转。坐上一辆客车后,他先后三次被拐卖。他拾荒、流浪,从安徽到四川,只为找到自己的家。他也曾登上央视寻亲节目,却仍然一无所得。
寻亲40余年,他历来不吃汤圆、饺子。“回到家再吃。”这是杨水兵对爱人的许诺,更是对自己的鼓劲。现在,在志愿者和好心人的协助下,杨水兵的苦寻有了成果。回家当天,杨水兵便吃了汤圆。
“芝麻馅,是甜的。”本来,这便是家的滋味。
幼年时爸爸妈妈离婚
3年后,四川小男孩离家被拐
杨水兵的故事是弯曲的。
现已记不起年轮的杨水兵,依据亲人们的回想,自己的出世年份应该在 1970 或 1971 年 。
约5岁时,杨水兵爸爸妈妈离婚,母亲带着自己和妹妹,改嫁到另一个家庭。在这个家庭中,后爸虽未苛待,但后奶奶厌弃杨水兵兄妹,常常不给肉吃。有一次,杨水兵扒拉了几口青菜下面的肉,就挨了一顿打。
这样的日子过了两三年。
1978 年的一天,年仅8岁的杨水兵带着妹妹上街买弹珠。他让妹妹原地等候,自己去买,但谁知却一去不返。比及天亮还没见哥哥身影的郭丽英,哭着跑回了家。
多年后,回想起那天场景,郭丽英(音)仍回想犹新:“那个时候我只需4岁,但我记住非常清楚。那天我哭得特别悲伤,由于哥哥对我特别好,尽管个子小,但总会背着我处处走。”
那天,杨水兵随意登上了一辆路旁边的客车,跟着客车的前行,窗外的风光逐步变得生疏。当夜幕来临,客车抵达结尾,他站在生疏的车站,周围没有一个了解的身影。此刻,一对生疏男女对单独一人的杨水兵说:“我带你去找爸爸妈妈。”
杨水兵跟着这对男女上了火车。在火车“哐当哐当”的行进声中,看着窗外一个个地道闪过,杨水兵逐渐睡着了。
而等他再次醒来后,杨水兵现已身处在了安徽省蚌埠乡村的一个家庭里。
他,被拐卖了。
三次被卖,“逃跑时被抓回”
靠腊肉和折耳根唤醒家园回想
在冯家,一向惦念家人的杨水兵总是逮着时机往外跑,但又总会被抓回去。“有一次,冯家人出来追我,我拼命跑,终究仍是被抓回去了。”就这样,杨水兵在重复逃跑重复被抓几回后,冯家人觉得“养不熟”,就把杨水兵卖给了自己的小舅子;谁知,杨水兵又很快被送了回来,理由是“不适应这边的日子”。
杨水兵回来没多久后,冯家养父因意外逝世,负担不起多个小孩开支的冯家,又将杨水兵送去了近邻村的崔家。崔家没有儿子,只需一个养女。杨水兵被改名为“崔北平”,但咱们仍是叫他“小军”。“喊我小崔我都不睬,我就叫小军。”
一次偶尔,村里几个四川的孃孃带来的腊肉和折耳根,唤醒了杨水兵熟睡已久的回想。那了解的滋味,让他承认自己来自四川。尽管知道了自己是四川人,但四川那么大,杨水兵又还那么小,他的寻亲路注定是崎岖的。
十来岁敞开单独寻亲日子
有好心人给了9万块,又全上圈套走
在崔家的一两年中,杨水兵仍然常常跑出去找家,每次弄得一身脏回来。“我的养母每次都会从上到下给我洗洁净。”但时刻长了,崔家也觉得杨水兵今后也“靠不住”,所以就给了他两块钱,让他自己去找家。就这样,其时大约才12岁的杨水兵,敞开了长达40年的流浪寻亲日子。
由于没有钱,杨水兵走不远。为了生计,杨水兵只得跟着蚌埠的流浪汉们一同拾荒,捡废物赚钱找家。后来,杨水兵也去过许多当地,干过许多活。由于不识字,他只能做一些苦力、打点小工,下矿、去工地、给大排档老板卖羊肉串;他居无定所,火车站、桥洞、路旁边都曾是他的栖息之所。一赚到钱,杨水兵就跑去四川找家;没钱了,又回到安徽赚钱。
寻亲路上,杨水兵也报过警,希望能通过警方找到家人,但也一向未能如愿。不过,杨水兵遇到了许多好心人。在温州打工时,一个老板得知他寻亲的艰苦后,在他脱离时给了他一个包裹,说是吃的。可当杨水兵翻开包裹后,里边却有足足九万块钱。
但这些钱,很快又上圈套走了。“其时有个人骗我说带我去找家,当晚他订了个旅馆歇息,但第二天发现钱和人全没了。”
震后返乡,“怕亲生爸爸妈妈不在了”
上央视寻亲仍惋惜失败,绝望时想过轻生
这样流离失所的日子过了10多年后,2008年,四川发生了地震;得知这个音讯后,杨水兵坐不住了。“怕我的亲生爸爸妈妈不在了。”所以,杨水兵带着2007年打工知道的女友贾节花回到了四川,他挑选在绵阳江油市留了下来,只由于在他含糊的回想中,母亲曾说过一个带 “阳” 字的当地。“小时候妈妈买卤肉给我吃,特别好吃,我问她哪儿买的,她说了一个地名带‘阳’字,我就记住了。”
在江油期间,杨水兵骑着这辆三轮车四处寻亲,车身上贴着寻亲信息。
在江油,他靠着拾荒和摆地摊,挣到钱后就持续寻亲。在这期间,他注册了 “宝物回家” 寻亲网站,也骑着三轮车,络绎在各个带 “阳” 字的城市。每到一个当地,他都会四处探问,不放过任何一丝头绪,但每一次的成果都让他绝望而归。
在那些绵长而又孤单的日子里,绝望的杨水兵有过轻生的想法,但想回家的执念又再次拯救了他,寻亲志愿者们和好心人的协助也在支撑着他。志愿者们依据杨水兵的描绘,为他画了一幅画。画里,有小桥流水,有地步晒坝,那是他回想中的家。这幅画,也让杨水兵在无数次绝望后,仍然能够鼓起勇气持续寻觅。
而事实上,杨水兵的老家并非在带“阳”字的当地,也正是这段回想的误差,导致他的寻亲路蹉跎了数十年。
2019年,现已49岁的杨水兵在志愿者的协助下,还登上了央视《等着我》寻亲节目。但终究的成果仍是惋惜:当大门渐渐翻开时,母亲并未呈现。杨水兵当场泪奔:“妈妈,你到底在哪里?”
起色呈现,寻亲规模承认眉山
志愿者及好心人接力,基因寻宗找到家园
“妈妈,你到底在哪里?”杨水兵终身都在寻觅这个答案,却一向没有得到一个答复。
在几十年的韶光里,杨水兵也渐渐回想起了一些重要头绪:他有哥哥或是姐姐,亲生母亲叫周素珍(音),父亲好像叫郭继财(音)。这些并不非常承认的信息,却为他寻亲供给了要害方向。
2024 年,杨水兵的寻亲之路总算迎来了起色。依据杨水兵含糊的回想,志愿者们在通过无数次的挑选后,终究将寻亲规模承认在了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一带,并在网络上发布了求助信息。
11月,眉山人童长明看到了这些音讯,他被杨水兵的故事深深感动,决议伸出援手。作为一名祖源爱好者,他使用基因渠道企图寻觅头绪。通过一番极力,他找到了龙正镇的郭影,两人一同四处探问。十多天的困难寻觅中,却一向没有找到叫郭继财的人。但他们并不方案抛弃。
杨水兵(右)和童长明(左)在家门口合影。
就在他们预备挨家挨户去问询时,一个好音讯传来:龙正镇冲天村有个叫郭际泽的人,状况与杨水兵的回想根本符合。进一步探问后得知,杨水兵的爸爸妈妈虽已离世,但大哥二哥还在。所以,童长明赶忙过来给郭家兄弟采了血,以便进行DNA比对。后来,志愿者又采集了妹妹郭丽英的血。
而大哥郭小林得知自己小弟被找到了的音讯时,震动不已。“一向认为弟弟早就不在了。”郭小林说,杨水兵走丢后,过了好久他们才得知音讯。由于这以后爸家邻近有不少河沟,就认为杨水兵或许掉到水里了。
妹妹郭丽英也说,哥哥走丢后,母亲也处处去找过,但一向没找到。后来传闻家邻近有个河沟里捞起了个小孩,听穿着描绘很像哥哥。但当母亲赶过去时,却一个人也没见到,也不知道那个小孩被送去哪儿了。“所以咱们认为那个或许便是哥哥,现已不在了。”
采血那天,和大哥二哥沟通后,童长明心里根本承认,杨水兵的寻亲要成功了。
伪装志愿者探问状况,“我能够回家吗?”
带着一切家当归家,近半世纪流浪终完毕
这个音讯让杨水兵既振奋又忐忑。多年来的上圈套阅历,让他不敢容易信任这个喜讯。直到童长明一再承认,并将详细状况奉告他时,他才渐渐信任,自己真的有或许找到家了。但他很快又堕入忧虑之中,寻亲多年,他看到了太多寻亲成功却不被家人接收的比如。“哥哥会认我吗?会接收我吗?”
在等候DNA成果出来期间,杨水兵抱着忐忑的心境给郭小林打去了电话。但在电话里,他伪装是志愿者,向郭小林探问状况。当郭小林所说和自己回想中的外婆家的状况完全对得上时,杨水兵坚信:自己真的找到家了。
所以,他率直了身份,小心谨慎地问哥哥:“我能够回家吗?”
“你快回来,只需有我一口吃的,就有你的一份。”电话那头,郭小林毫不犹豫地说。
通过绵长等候之后,2月14日左右,郭家兄弟、郭丽英和杨水兵别离接到了《宝物回家》寻亲网站相关负责人的电话:比对成功了!杨水兵总算能回家了!
回家前,杨水兵特意去二手市场买了一身新衣服,衣服40元,裤子15元,鞋子20元,帽子15元。杨水兵还花10块钱剪了一个头发。
2 月 16 日,这个他终身都不会忘掉的日子。这天,在志愿者的协助下,杨水兵带着一切的家当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
杨水兵和爱人贾节花回到大哥家,还带上了陪他流浪的小狗。
当他见到大哥、二哥和妹妹的那一刻,一切的冤枉、怀念和苦楚都在瞬间迸发。“尽管现已快50年没碰头,但我仍是一眼就认出哥哥了,他和妈妈长得很像。”郭丽英说。他们抱头痛哭,泪水里饱含着多年的别离之苦和重逢的高兴。一家人围坐在一同,吃了一顿团圆饭,饭桌上有他从前为了等回家而从未吃过的汤圆。这是家的滋味,是他半生流浪后总算找到的归宿。
2月16日,杨水兵回到仁寿老家,和妹妹、哥哥相认。
现在,杨水兵住在大哥家里,家人的温暖让他感触到了从未有过的美好。但他知道,大哥二哥家的日子条件也并不好,他不愿意长时间打扰,但他不想再脱离这个找了半生的家。“下一步方案求助当地政府,能协助我处理户籍,找一个住的当地,真实在这里扎根。”
2月18日,仁寿县龙正镇相关负责人表明,镇上已关注到杨水兵回家的工作,现在已派专人对他的状况进行深化了解,会极力协助他处理日后的出产日子困难。
杨水兵说,现在回家了,自己方案改回本来的姓名,找回那个从前丢失的身份。
大哥郭小林说:“那时候小军还小,没上学也没取名。咱们都叫他康儿,他是昌字辈,应该会改名叫郭昌康。”
杨水兵(中)和大哥(右二)大嫂、二哥(左二)二嫂一家的合影。
流浪近半个世纪,杨水兵,总算回家了。
郭昌康,也回家了。